您现在的位置:迭部县 >> 迭部县风景 >> 舟曲印象

仓央嘉措有诗云: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总有一些地方,虽然还未曾到达,却总是让人魂牵梦绕。被誉为“中国小西藏、甘肃后花园”的甘南便是这样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

这里的风景原始又纯粹,这里的人质朴又纯真,这里有远离商业社会的生活,这里有洗涤心灵的力量,这里就是甘南,一个将信仰融进生命的地方。

一遇甘南误终身,从此天堂是路人。甘南,被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誉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舟曲,藏语就是“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县境而得名。舟曲,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它像一颗璀璨耀眼、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这顶桂冠之上……

山头南郭寺,水号白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公元年的秋天,诗人杜甫在天水秦州留下首不朽诗篇之后,带着对陇右大地的无限眷恋,翻越莽莽秦岭,沿着祁山古道,踏着西汉水泛起的浪花,来到了陇南……

年10月底,甘肃高院在甘南舟曲法官学院举办了一期“全省法院通讯员培训班”。天水两级法院一行八人在市中院宣传科王斌科长的带领下,早上7点半从南郭寺脚下的天水中院出发,秋雨绵绵,烟雾缭绕,沿着国道逶迤前行,向着甘南舟曲的方向进发……

“人生如四季,快意在金秋。”国道两旁,小溪潺潺,苍松翠柏,银杏飘飘,红叶漫山,层林尽染。火红的树叶在秋季显得亮丽娇俏,夹杂着山花绿叶,五彩缤纷,色彩娇艳。沿途的美景,早将旅途的劳累抛之脑后,享受这一顿视觉的饕餮盛宴,一往情深迷醉在陇南的山山水水之中!

齐寿、娘娘坝、麻沿河、江洛、泥阳、望关、佛崖、安化……中午2点半左右,一行人到了陇南武都。顾不上一路颠簸、车马劳顿,站在陇南武都的滨江大道上,望着滚滚东流的白龙江,我情不自禁地问:舟曲,舟曲在哪里?下午5点,我们来到了素有藏乡江南之美称的“泉城舟曲”。耳旁响起了成林江措和嘉央曲珍优美的歌声和深情的旋律……这是一首深受藏族青年喜欢的流行歌曲----《我们好好爱》,真正的天籁之音,充满浓浓的原生态。

风儿吹过圣湖的时候

你牵住了我的手

宽宽的草原我为你停留

从此美丽在我左右

……

第一次到藏区,第一次到舟曲,内心深处泛起了深藏已久的兴奋。“一街清泰、不二扬州。”沿着白龙江溯流而上,河边身着藏族服饰的妇女在田间劳作,横穿马路的牦牛丝毫不理会司机焦急赶路的汽笛声。

“霜降舟曲,柿柿如意。”深秋红柿对着斜阳,蓝天下挂满柿树的小灯笼,映衬着舟曲人的丰收年。红红的柿叶,是舟曲人寄托收获的赞歌;红红的柿叶,也是舟曲人燃烧奔放的热情。僧侣、佛塔、五彩的经幡、藏式的民居、奔流不息的白龙江、高耸天际的岷山……哦,这就是舟曲!舟曲,我来了!

下午6时许,伴随着酥油茶和青稞酒的醇香,穿过占单村,跨过彩虹桥,眼前出现一片宏伟的建筑群----法官学院到了!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与跋涉,终于来到了让我心心念念的甘南法官学院!

白龙暴怒,泥流摧梦破,人神共泪苍山恸;

舟曲汪洋,堰塞掩魂眠,日月同悲大地哀。

我前后四次赴舟曲法官学院培训学习,每次学院安排参观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我的心总是揪起来。不敢面对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那一件件被泥石流冲刷的实物、那一个个埋葬在泥石流底下的灵魂……九州同悲,十亿哀思。美丽的格桑花飘落在白龙江上。培训结束,返程途中,带上早就准备好的野山花,我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位于三眼峪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纪念碑前,整理衣冠,面向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泪水一次次地模糊了双眼。

时光荏苒,岁月终将抚平泉城舟曲满目疮痍的道道伤痕。时隔十年,舟曲的人民已经走出阴翳,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重振精神,重建家园,重造“藏乡江南”。

十年之后,我再次踏上舟曲这片美丽的土地,我怀着虔诚的心情,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哀悼,祈祷他们一路走好,同时,更期待着:舟曲的同胞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努力去奋斗,我坚信,舟曲的明天会更好!

天空早已放晴,舟曲的天,格外的蓝;白龙江的水,格外的清。擦干眼泪,环顾四周,青山绿水,山河依旧,岷山巍峨挺拔,舟曲祥和安乐。从三眼峪拾级而下,我脑子里想起来了几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这里的人民爱得真切……

蓝白赤绿黄蝶舞,影上峰巅映雪天。

五彩祥云魂梦里,来生祈愿寄经幡。

——早安,舟曲!

入住舟曲法官学院的第一个晚上,居然睡得特别踏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晨七点,我推开窗户,一夜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格桑花的芳香,扑面而来。走出法官学院,一个人沿着白龙江的河堤在散步,来到了占单村。占单村里有一个古老的寺院----占单寺。占单,藏语又谓:杰迪,是姑娘敬茶之意。相传此地村民曾迎接过格萨尔王的东征降魔将士。占单寺始建於唐朝时期,是甘肃省舟曲县境内及白龙江流域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院。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内存的法舞服装、面具可上溯到清朝时期,《大藏经》、《般若经》和各种唐卡陈列其中,神话壁画更是琳琅满目。

旭日东升,云蒸霞蔚,占单寺的佛塔在晨曦中格外耀眼。佛塔顶上的铃铛随风起舞----叮当、叮当……好似母亲召唤远方的游子回归故里。佛塔四周有五彩经幡环绕,清风徐来,经幡飘然。正如藏语所言:“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经幡有五种颜色:蓝、白、红、绿、黄。蓝幡象征天空,清澈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白幡象征白云,点缀着天空一朵一朵美丽的云朵;红幡象征火焰,每一个信仰者心中的那团火焰;绿幡象征绿水,那就是清澈见底的感觉,心无杂念;黄幡则象征土地,高原大地。

佛塔塔基四周有数百个经筒,经过岁月的洗礼,经筒上的花纹早已磨的溜光锃亮。千百年来,这经筒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喃喃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经筒一拨一转,我也学着藏族人的样子,绕佛塔转了三圈。此刻,我明白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我领悟了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旷达洒脱……

走出占单寺,在回法官学院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白龙江古名“桓水”、“羌水”和“白水”。《尚书·禹贡》中“西顷因桓是,浮于(嘉陵江),逾于沔(汉水)”的“桓水”,即指今白龙江。《汉书·地理志》记载:“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

“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著名秦岭研究专家、现任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先生在其《秦岭简史》一书中写道:“白龙江是岷山、摩天岭与迭山、岷峨山的界河,也是陇南市的母亲河。”

今年7月28日,受水利部委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日前在北京召开白龙江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基本同意该可研设计方案。这标志着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省水利厅将加快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力争早日立项建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白龙江引水工程就是把嘉陵江支流白龙江的水,从甘南迭部引入天水、平凉、庆阳并可延伸到陕西延安,可解决24个县多万人口吃水、生产生活和部分工业用水问题。

白龙江,这条曾经如此陌生的河流,突然间让我如此的亲切;甘谷和白龙江,在我印象里距离是如此的遥远。今天我们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终于可以吃到母亲甘甜的乳汁了!

甘谷----公元前年置县,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冀,就是现在的甘谷县。甘谷县距今已经有余年的建县史了。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让人们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甘谷----就是这么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人口大县。渭河,穿县而过;但缺水,却成了祖祖辈辈甘谷人的心头大事。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跟随父母去河边的洋井里担水,害怕井水溢出来,就在下井里放几片大大的树叶。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县里陆续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比如:母亲水窖,集雨工程,西北部人饮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今天,我们甘谷听到了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可以喝上白龙江的水了。

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白龙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边缘的甘肃省碌曲县郎木乡,流经甘肃、四川两省的大河,养育了多万汉、藏、回、氐、蒙古族等十余个民族的群众。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谆谆教诲,牢记“舟曲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血的教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人人有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贵在行动、成在落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富裕。

作为一个甘谷人,我就不得不说说另一个甘谷人和舟曲的故事。他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姜维(年-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自从蜀汉延熙十九年(公元年)第六次北伐惨遭失败后,姜维就选择在沓中屯田。据考证,沓中就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东部与舟曲县西部。其中,姜维驻兵屯田的核心位置就在舟曲县西部的大峪乡与武坪乡两地。今天的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还有当年的石门沟栈道与摩崖石刻的遗存。沓中屯田期间,姜维命士兵在白龙江两岸兴修水利、开垦拓荒、广种小麦,蓄积军粮,以图中原。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在舟曲的石门沟栈道,萋萋荒草早已湮没了昔日古道征战的喧沸,只有浩荡呼啸的罡风,还在为那位末路的英雄吟唱着一曲不息的挽歌……

拉尕山,神仙喜爱的地方,

一方慈悲浸染的山水,

被甘南托在掌心,

它将湖泊山峰挂在门楣,

把藏乡村寨揣在怀里。

桦树坪上,

格萨尔王的传说栩栩如生,

岷山脚下,

佐瑞姑娘的歌舞美丽动人。

登临拉尕之巅,

你离天最近,与山齐肩,

在碧水青天下,看云卷云舒。

唯有这里有您超脱世俗的纯洁,

回归大自然的宁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舟曲,一个山与水交融的地方。拉尕山,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堂。这里既具藏区之雄浑大气,又蕴江南之灵秀温婉,享有“藏乡小江南”之美誉!

拉尕山位于甘南舟曲县立节乡,地处昆仑山支脉岷山腹地,距省道12公里,是一个集溪流、草地、森林、藏寨于一身,融北国的雄浑磅礴与江南的婉约秀丽为一体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白龙江南岸的青山秀谷之中。

传说格萨尔王携珠牡王妃取道降魔,途经舟曲上河一带,王的十三战神率天马云游随至。一日,驾临拉尕山上空,见此地水草肥美,空寂幽静,活脱一个世外仙境,于是在此牧马。一月,此后这里珍禽异兽、名贵药材、鲜花菌菇随处可见,民间每年春秋两季在此放牧,牲畜们在此自由自在,尽情驰骋,产出的后代皆属神骏良驹,可供王的勇士战阵骑射,故拉尕山还有个谐音名叫“达巴”,藏意即跑马射箭比武。从那以后,拉尕山就成为历代朝廷贡产战马的地方。

舟曲是山与水的国度,依偎在白龙江畔的拉尕山,别有一番亲近大自然的美、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争先呼吸大自然那一抹最纯的晨光!

拉尕山,藏语意思是“神仙喜爱的地方”。俗话说:“赏湖要去九寨沟,观山须登拉尕山”,确实如此,这里景色雄伟秀美,碧水青天,云卷云舒,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无遗。

整个景区面积约为26万平方公里,海拔----—米,是一处集山寨区、草坡区、溪流区、森林区为一体的独特自然景观。盘龙卧虎十八盘,盘盘青山云雾间;神仙眷侣格萨尔,神话流传青山间。人们赞美她是昆仑的血脉、岷山的秀女,也有文人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形容她的神秘秀美,称她为“人间仙境”。

初夏的拉尕山,草木葱茏,百花盛开,岷山高处的积雪尚未融化,蓝天、白云、雪山、牦牛、拉尕村落、藏族的佐瑞姑娘......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拉尕村游转了一圈,好客的藏族老大爷邀我至家中,敬上一杯青稞酒就是最好的待客方式。也许是突发奇想,下午四点钟,我和武山法院的一位同仁花了二个多小时徒步而下,从拉尕村走到了法官学院。

画在自然中,人在画中行,令人陶醉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汗水湿透了衣衫,山风拂来,偶尔几个雨点伴着被风打乱得头发,望着那拉尕山的青山绿水,拉尕村的袅袅炊烟,多少次留恋回眸,竟不忍离去。幻想自己也像个农夫一样,在这里种点田,骑上骏马,养几只牦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岷山的怀抱里,在水的明眉中,听风声、雨声、溪流声,看碧草、蓝天、绿树和雪山,一呼一吸,大自然就在身边。看不够的拉尕山无限美景,你看那湛蓝色的湖水热情似火;漫山遍野的白菊花纯白似雪;条条飞瀑随风飘曳似藏族少女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身在拉尕胜景,你才感觉到了这里是如此的美丽!

此时的我,仿佛已融入这仙境般的天地之间。

后记

用文字记录自己思想的点点滴滴,也许是一个长年累月“爬格子”的人养成的“陋习”吧!每次来舟曲,都会认识许多新的朋友,都会有新的发现,都会有新的收获。还记得,年11月参加“全省法院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时,学院组织了一台晚会,在其他县区法院几位老大哥的鼓励与怂恿之下,邀请到了舟曲二中的金慧莲老师,身着藏袍,代表天水七个基层法院上台表演节目,合唱了一首藏族流行歌曲----《我们好好爱》。表演结束时,我说:“每次来甘南舟曲法官学院学习,我都是怀着一颗虔诚感恩的心。因为----这里是甘南,这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对我个人而言,甘南舟曲的学习,既是一次开阔眼界之旅,也是启迪智慧之旅,更是一次净化心灵之旅……”

第五次去舟曲培训学习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写点东西,记录一下历次来舟曲的点点滴滴。写点什么,从何写起,整理资料,又感觉太麻烦,也许是太懒惰的原因吧!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己还是选择了放弃。但当我再一次来到陇南,看到滚滚东流的白龙江,想起下游多公里处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而受灾的文县碧口、石鸡坝......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模糊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一定要写出来。

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中说道:“开头。这是真正的开头。写什么?怎么写?第一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第一个字,一切都是神圣的,似乎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令人难以选择,令人战战兢兢。”

是的,下定决心要写,标题选什么,框架如何定,如何谋篇布局……深深的思考,居然让我失眠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屋顶;焦急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万事开头难,我告诫自己,不着急,不着急,慢慢来,慢慢来……甘南,舟曲,白龙江,拉尕山,泥石流,占单寺,佛塔,经幡,经筒……好吧,就这样吧!仓央嘉措是一位我十分喜欢的诗人,既然来到了藏地,要写《舟曲印象》,就以这位藏族活佛的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吧……

仓央嘉措有诗云: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

这几天,我反复默念路遥先生生前反复引用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在纪念席勒周年时写的《沉重的时刻》中的一段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是的,写完了,写完了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就是对甘南舟曲五次培训学习最好的纪念。

约翰麦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中描述了韦伯斯特说出这句话的场景:“当韦伯斯特在达特默斯海军学院发表完演说的时候,那场面一定是蔚为壮观的。这位大法官用心酸的语调克制着感情对母校说:‘这是一所小学校,但是有人爱着它。’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无论从规模、人数还是占地面积上来说,说它是一所小学校都不过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承担全国法院干警、甘肃省人大代表、纪检监察干部、甘肃省政法干警、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培训和省内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及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的摇篮,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在法院工作以来,我有幸五次到这里参加培训学习,对这样一所“小学校”,却凝聚了我太多的感情……

祝福甘南,幸福安康;

祝福舟曲,扎西德勒!

佛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坏,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佛家讲究的是生死轮回,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最后,还是以仓央嘉措的那一首----《见与不见》作为甘南舟曲培训学习的结束曲吧!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来源:九色甘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