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良
从海拔米的扎尕那山峰走下来,我们夜宿高山峡谷中的迭部县城,下榻俄界大酒店。迭部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县,著名的俄界会议,举世闻名的腊子口战役,还有毛主席在茨日那村的木楼旧居,都是载入史册的革命胜迹,我的甘南风光之旅又增添了一段红色的里程。第二天,我们的商务车由迭部县奔岷县,正好途经腊子口。
迭部山区海拔高,山涧窄,公路迂曲萦绕,比家乡东北的山路险峻。迭部古称叠州,藏语意为拇指,迭山与岷山形成的大峡谷被称为山神用大拇指“摁”开的地方。从迭部县城到腊子口有64·8公里路程,车子在大峡谷中辗转,湍急的白龙江从山涧中奔流而下,缠绕在公路边,哗哗喧响,水色纯如白浆。小型发电站建在半山腰,渡槽引江水上山,又如蛟龙吐水一般让轮回的水泻回江里。远处的山坳里飘浮着大团大团的云气,犹如藏寨捧出洁白的哈达。公路穿越藏寨的时候,我看到寨街两侧的墙不是久瓦(牛粪)墙,而是一条别具一格的红色文化长廓。七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在树冠与云霭的掩映下从车窗外掠过:腊子口红军小学。
前方不远就是腊子口。
腊子口是甘肃进入川西北的唯一通道,甘川古道之咽喉。车停在腊子口,我急不可待地下车观看,两侧陡峭的石崖东西对峙,抬头只见青天一线,隘口高百米,长三十几米,宽窄八米,崖壁下的腊子河水流湍急,湍急的河水仿佛正在为我讲述当年那场了不起的战役:激烈的枪声在年9月16日午后响起,红军从午后到傍晚连续发起八、九次正面进攻都没有攻克敌军把守的腊子口。午夜里,一支迂回部队开始从侧面攀岩,当一白一红两颗信号弹先后从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腾空而起,划破夜空钻进苍穹之时,指挥战斗的毛泽东身在腊子口附近的朵里寺,距腊子口仅米,一干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的红军将领,脸上绽开了胜利的笑容。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耸立着隘口前,我站在碑下仰望,纪念碑宽2.5米,象征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高9.16米,寓意年9月16日红军攻破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腊子口是一个突破口,路边的“激战腊子口”雕像恰似通往新中国的一座桥头堡。
从腊子口奔岷县,要翻越海拔米的铁尺梁,甘肃省境内最险峻的盘山公路。铁尺梁山高谷深路回旋,如直立的铁尺,故名。我们的商务车像一只蜗牛沿着S形山路从山底向峰顶盘绕,行进17公里,经过大小27盘,终于抵达顶峰。我登上观景台,回首崎岖的山路,鸟瞰云崖烟壁,不禁想起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之后写下的壮丽诗篇《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年9月下旬,即夺取腊子口战役胜利之后,修改于10月,毛主席回顾了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之后,豪迈的咏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铁尺梁即岷山余脉,在《长征》横空出世的十月,海拔米的雪线之上早已是白雪皑皑的世界。
过腊子口,翻越铁尺梁,回顾当年红军一次次绝境重生、转危为安的经历,我确认了何为坚定。这里的山从未动摇过,水不息,路不绝,云似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