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来到年(唐宣宗大中二年),盘踞河陇的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已经结结实实死磕了6年。其间,论恐热数度挥师西进,攻击尚婢婢的老巢鄯州(青海乐都),都被尚婢婢以各种手段化解。
久攻不下的论恐热,环视四周,觉得唐朝是个能捏的“软柿子”。
可没想到,唐军不是安史之乱后期的唐军了,而他的吐蕃军,也不是吐蕃时期的蕃军了。
在盐州城下,论恐热的部队被唐军和沙陀人前后夹击,杀得大败。
论恐热一看唐军也不好惹,转头又去啃尚婢婢。
就在河陇吐蕃军阀互殴的时候,唐军渐渐吹响了收复失地的号角!
一、吐蕃军阀的神助攻
公元年(唐宣宗大中二年),连续发生了两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1、河西大族张议潮率众驱逐吐蕃,收复瓜州(甘肃酒泉瓜州县)、沙州(甘肃敦煌)等地。
从此吹响了,河西归义军复唐的号角;
2、唐朝凤翔节度使崔珙率军击破吐蕃,克复清水(甘肃东南部)。
这两件并不关联的事件,却是唐朝收复河陇的前奏。说明,随着吐蕃动乱的加深,已被其统治一百余年的河陇地区,开始阵脚动摇。
而此时,身为河陇吐蕃最高统治者的尚婢婢和论恐热,却根本顾不上唐朝。
他们血红的眼睛紧紧盯着对方,只盘算如何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块肉。
年十二月,就在唐军围攻清水县之时,论恐热却派手下大将莽罗急藏率兵二万西进,与尚婢婢部将拓拔怀光,在河州南谷展开连番血战。
最终,莽罗急藏兵败投降。
在论恐热的神助攻下,唐军顺利收复了清水县。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吐蕃论恐热遣其将恭罗急藏将兵二万略地西鄙,尚婢婢遣其将拓跋怀光击之于南谷,大破之,急藏降。)
公元年(唐宣宗大中三年),河西张议潮声势渐起,在收复瓜州、沙州后,开始向西州(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即哈拉和卓古城)侵袭。
而这年二月,论恐热却亲自率军西进,再次去找老对手的麻烦。他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驱兵进驻河州(甘肃临夏)。
尚婢婢则亲帅大军驻扎在河源军(西宁市东南),这次他又展现出分析师、精算师的天赋,认为自己军中有常胜骄军的倾向,而对手却是在做困兽之斗,所以不可小觑论恐热。
河州南部山区地形
可尚婢婢的部将们,却开始视论恐热为草芥,纷纷要求主动出击。
这时,尚婢婢性格上的弱点暴露无遗,自古都有“慈不掌兵、义不理财”的古训,而他显然是个性格疏懒的人,竟然约束不住手下的军将。
想想古代传檄万里的名将,哪个不是法度森严,未有军令便是皇帝也不得入营。
而尚婢婢统兵以来,虽屡有胜迹,但却不能统御全军,显然不是个帅才。
也许,最适合他的位置应该是参谋长。可他现在却坐在了,杀伐决断,一军之长的位置上。
柏杨先生曾在《大中之治》中,这样评述尚婢婢“一个大军统帅,明知道发动攻击一定失败,却无法阻止将领们发动攻击,恰恰说明这个统帅没有统御能力,不堪胜任他的工作。史书上对尚婢婢太多赞扬之辞,使人相信他是韩信再生,河州之役是一次严格考验,他不过一个平常之辈!”
不听尚婢婢命令的部将贸然渡河,率部攻击论恐热大营,这下正和论恐热心意。
要知道,论恐热虽然在尚婢婢手下屡屡失败,但每次都是败在他的谋略之下,这次两军在旷野正面交锋,论恐热正是求之不得。
在论恐热的指挥下,尚婢婢的部将大败亏输,只能向着本部仓皇逃窜。
所幸,尚婢婢料到此战输多胜少,事先在河边布防,等到自己的败兵从桥上渡河后,放火焚毁桥梁,阻住论恐热的追兵。
论恐热杀到河边无桥可用,在看到河对岸援军阵列森严,也只能目送尚婢婢的败军退回鄯州。
经此一战,两军渐成均势,暂时谁也无力彻底击败对手。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二月,吐蕃论恐热军于河州,尚婢婢军于河源军。婢婢诸将欲击恐热,婢婢曰:“不可。我军骤胜而轻敌,彼穷困而致死,战必不利。”诸将不从。婢婢知其必败,据河桥以待之,诸将果败。婢婢收馀众,焚桥,归鄯州。)
河州、鄯州位置关系
二、三州七关归唐
吐蕃边将打得热闹,生活在拢右的唐民,却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们各自串联,鼓动在蕃为官的唐朝遗民,献城归唐。
公元(大中三年)二月,吐蕃秦州(甘肃秦安西北)、原州(宁夏固原)、安乐(宁夏中宁西)三州及石门(宁夏固原西北)等七关守将,以其国内战乱不已,叩塞请降。
宣宗命太仆卿陆耽为宣慰使,诏泾原(甘肃泾川)、灵武、凤翔、邠宁(陕西彬县)、振武(内蒙和林格尔北)皆出兵应接。至八月,三州七关重归唐土。
(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以太仆卿陆耽为宜谕使,诏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
这三州之地,曾是宪宗时期横亘在会盟之间的主要焦点。
为此,大诗人白居易曾代宪宗执笔撰写了多篇文书,但直到四十年后,才在吐蕃内乱的背景下,兵不血刃的收回。
可见国家的实力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弱国无外交”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唐朝恢复了在三州七关的统治,马上就开始进行民生布局。这也是唐朝这种成熟政权的优点,有着成套的施政经验,也有大量的储备官吏,能够迅速到位,即刻开展工作。
八月,宣宗便下召,诏募百姓开垦三州七关土地,五年不纳租税;今后凡京城罪犯应流放者,皆命配流此地。屯防三州七关将吏,如能于其地营田,由政府给牛及种粮。戍卒皆给加倍衣粮,二年轮代;温池(今宁夏中宁东)盐矿由度支管理,赡济边防;凡道路建置堡栅,商旅往来贩易及戍卒子弟通传家信,关镇不得阻拦。
同年八月,新复三州七关军人百姓千余人来长安。
三州七关与长安的位置关系
八日,宣宗亲临延喜门接见河陇军民。众皆欢呼跳跃,脱去胡服,换汉冠带。
围观者皆高呼万岁,庆贺收复吐蕃侵占失地。
为此,宣宗特地昭告太庙,向列祖列宗报告这个好消息。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八月,河、陇老幼千馀人诣阙,己丑,上御延喜门楼见之,欢呼舞跃,解胡服,袭冠带,观者皆呼万岁。)
三、论恐热再攻鄯州
唐朝这边抹着眼泪,跟祖宗汇报收复失地。而另一边,吐蕃军阀论恐热、尚婢婢,还在拿刀互相比划。
年9月,论恐热遣僧莽罗蔺真率兵在鸡项关南修桥,作为新战役前的准备。
尚婢婢得知后,派部将尚铎罗榻藏在临蕃军阻击,但被僧莽罗蔺真击败。随后,论恐热又击败了鄯州军队在白土岭的阻击。
无奈之下,尚婢婢只得命磨离罴子、烛卢巩力在牦牛峡组织抵抗。
牦牛峡是鄯州前方最后一个险关,本来应该凭险固守,当副将烛卢巩力提出“按兵拒险,勿与战,以奇兵绝其粮道,使进不得战,退不得还,不过旬月,其众必溃”的建议。
作为主将的磨离罴子,却固执的拒绝了。
他认为前面的失败,都是因为将帅无能,现在正是他上台比划一番的机会。烛卢巩力见状,不愿意做败军之将,于是借口有病回了鄯州。
固执的磨离罴子贸然出击,结果被论恐热逮个正着,直接在阵前将其斩杀,顺势兵取牦牛谷。
(婢婢复遣磨离罴子、烛卢巩力将兵据氂牛峡以拒之。巩力请“按兵拒险,勿与战,以奇兵绝其粮道,使进不得战,退不得还,不过旬月,其众必溃。”罴子不从。巩力曰:“吾宁为不用之人,不为败军之将。”称疾,归鄯州。罴子逆战,败死。)
牦牛岭
论恐热通过牦牛谷后,他念念不忘鄯州就在眼前。
“攻陷鄯州,抓住尚婢婢,弄死他”,这念头已在他心里萦绕整整7年了。
但他即将再次面对残酷的城市攻防战,尚婢婢因为鄯州城中存粮不多,带领三千部众去甘州(甘肃张掖)草原就食,留下守城的是他的大将拓跋怀光。
论恐热得知尚婢婢西去甘州草原,心知鄯州守军必定空虚,于是催军急攻。
但拓跋怀光守城真有两把刷子,死死顶住了论恐热的狂攻。(实话实说,蕃军攻城的能力相当一般,即便在吐蕃王朝最强势的时期,面对死守城垣的唐军,也多是望城兴叹。)
急火攻心的论恐热,纵兵大掠“鄯、廓、瓜、肃、伊、西等州,所过捕戳,积尸狼籍”。
在《资治通鉴》中对于论恐热的残暴,描写得相当详细,“遂大掠河西都、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四、论恐热想在唐朝卖个好价钱
论恐热残杀河西民众的禽兽行径,连部将都觉得瞠目。
当次年(大中五年),拓跋怀光游说论恐热部将的时候,部属纷纷带兵离去。
军队迅速逃散的论恐热,又想起了唐朝,他居然对手下放出狂言:“要从唐朝借兵五十万,弄个赞普干干。”(这家伙的心真大)。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恐热势孤,乃扬言于众曰:“吾今入朝于唐,借兵五十万来诛不服者,然后以渭州为国城,请唐册我为赞普,谁敢不从!”)
结果,论恐热要求册封其为“赞普”,以渭州为国都做唐属国的上表,石沉大海。
论恐热一看唐朝懒得搭理他,为了卖个好价钱。年(大中五年)五月,他又亲自跑到长安,面见尚书左丞李景。
这回他的调门低了一点,要求唐朝任命他为河渭节度使。
但唐朝早就对于河陇乱局洞若观火,知道论恐热连个尚婢婢都搞不定。
李景看着他心里想,“您都混成这样了,还跟我这儿装什么大鸟?!”
你老老实实的给我们大唐打工,帮我们收复河湟之地还差不多。
再说了,现在张议潮已经和朝廷联系上了,他光复了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等河西数州,三州七关也我们收复了。
这会儿,皇帝高兴的半夜睡觉都会笑醒过来,有你没你论恐热,也不差啥事。
所以,李景就跟他打哈哈,光讨论最近天气情况了,说了半天一句有用的也没有。
(张义潮发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义泽奉十一州图籍入见,于是河、湟之地尽入于唐。十一月,置归义军于沙州,以义潮为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又以义潮判官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在长安住了许久的论恐热,等来等去等不到唐朝的回复。
他咋吧咋吧嘴,终于搞明白了,合着唐朝没把他当棵大白菜看。
离开长安时,论恐热恨恨的说:“我举大事,觊得济此河与唐分境。”
你看,我就说他有一个强大的灵魂不是,都混到这份田地,依然不能撼动他那颗咣咣乱蹦的野心。
(恐热入朝,上遣左丞李景让就礼宾院问所欲。恐热气色骄倨,语言荒诞,求为河渭节度使。上不许,召对三殿,如常日胡客,劳赐遣还。恐热怏怏而去,复归落门川,聚其旧众,欲为边患。)
论恐热离开长安,决定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他回到了九年前起步的原点——洛门川老巢。
在这九年中,他曾是如此接近成功,也曾手握千万人的命运生死,而现在这些都被雨打风吹去。
可能老天爷是真的跟他有仇,或者是他坏事做的太多了,注定要遭天谴。
当他率部驻扎在洛门川时,河、渭二州连年大旱,发生了饥荒。老百姓吃不上饭,都跑到新归复唐朝的三州去了。
老百姓都跑了,弄的论恐热也吃不上饭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手下去廓州(今青海贵德县)混口饭吃。
在去廓州的路上,论恐热手下残余的部属一看,我跟着你连饭都吃不上,还混个什么劲儿,纷纷逃奔宕州(今甘肃宕昌县)、叠州(今甘肃迭部县),最终跟着论恐热的,只剩三百余人。
河州、渭州、廓州、鄯州、叠州、洛门川位置关系
五、论恐热和尚婢婢的结局
应该说这时候,天下江山已经和论恐热没啥关系了。在鄯州的禽兽行径,已经将残暴的标签,牢牢得钉在了他的脑门上。
河陇唐族现在一心归唐,肯定不会搭理论恐热。其他民族部落,也对他离心离德。
但蜗居在廓州的论恐热,却依旧不甘寂寞。
认为这乱世必定该有他一席之地,而且还是比较靠中心的位置。
这种事儿,放在一个枭雄身上,一般都叫“心怀天下”,放在其他人身上呢,就叫“心里没数”。
不甘寂寞的论恐热,经常串联周围的小部落袭扰鄯州,弄的鄯州守将拓跋怀光不胜其烦。
但论恐热这么有事没事就折腾的做法,也没给他带来啥好处,只是让周边部落越来越反感他,认为他是一个麻烦制造者。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记载了论恐热的窘境,“论恐热寓居廓州,纠合旁侧诸部,欲为边患,皆不从;所向尽为仇敌,无所容”。
就是说大家谁都烦他,他张罗的事儿,大家都不去。
《新唐书·吐蕃传》则记载:“靡下(按:指论恐热)内怨,皆欲图之。”又载:“吐蕃论恐热残虐,所部多叛”。
公元年(唐懿宗咸通七年),周围的人实在受不了了,都觉得论恐热病得不轻,得找付药去了这个病根。
有人向身在鄯州的拓跋怀光告密,将论恐热在廓州的军事秘密和他的窘境和盘托出。
拓跋怀光早就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烦人的苍蝇,借助告密者这条内线,他率领轻骑,突袭廓州生擒了论恐热。
俘虏了论恐热之后,拓跋怀光将他双腿砍断,就像他在鄯州对民众所做的那样,任其在血泊里哀嚎而死。
然后,将其首级砍下,送到了长安。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拓跋怀光以五百骑入廓州,生擒论恐热,先刖其足,数而斩之,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邀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由是衰绝,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也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拓跋怀光是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的部将,怎么把论恐热的脑袋送去了长安?
原来自从公元年,尚婢婢率领三千部众西去甘州草原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而张议潮的归义军,已连克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注意没有凉州,此时凉州控制在吐蕃人建立的“温末”政权手里,也已降唐。)
拓跋怀光在鄯州苦守了十几年后,心思也早就活泛了,开始或明或暗的配合归义军行动。
这次突袭廓州,拿了论恐热这条大鱼,当然要用他的脑袋换点好处,一定要送到大老板面前。
比张议潮还大的老板,也就只有唐朝皇帝了(唐懿宗李漼)。
于是,论恐热发挥了,这辈子最后一点价值,被传首长安,供人观赏。
张议潮献图十一州的位置图
论恐热死后,陇右克复,之前张议潮已将河湟十一州地图献于阙下。
至此河陇之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河陇吐蕃边将长达二十四年的内战,不但使拢右诸州赤野千里、尸相枕籍,也严重削弱了吐蕃在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
而尚婢婢向河陇民众散发的传单,一定程度上使归唐的意识觉醒。
应该说,张议潮的沙州归义、三州七关东向归唐,少不了论、尚二人的神助攻。
河陇吐蕃军阀的自相残杀,到这里就算写完了,但河陇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我将会给您讲讲河陇地区的割据政权——凉州温末、六谷部潘罗支、唃厮啰,以及大家最感兴趣的沙州归义军!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