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江南兰州一中高二(9)班姚皓文最令我魂牵梦萦的,竟不是家乡的大漠深处,而是数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我仅仅去过江南一次,但所有的思绪仿佛都留在了水雾缭绕的墨色山脉深处,被锁在了林间疾行的溪流中。云峰之间水汽弥漫,高大的古木将根伸入潭水中像浸在其中的龙须一般,两相对望,竟不像新友相见恨晚,倒似旧识久别重逢。遮天的古木是耄耋的老者,破败的古寺是禅定的陋室,就连穹顶下蒸腾着的雾气,仿佛也是一杯淡雅的陈年香茗。我好像被熏得有些醉了,一时间光影交错,时光斑驳。疏影里洒下几缕阳光,我将记忆里江南的一切风物杂糅进了一座深山里,埋进了心灵最渴望之处。假使“缘”可以用物质诠释,这便是最好的定义。顺江而下,长江之上水雾弥漫。我舍弃了快捷的飞行路线,不再与云彩同游,转而乘船东去。经过一个湍急的弯道,眼前陡然开阔,泽润的山峰如水墨画般铺陈开来。原来已到荆州地界,扑面而来的不再是湿润的空气,而是冰冷的肃杀气息。荆楚故都,东南重镇,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二十余年,得以入蜀称王。荆州斥资十五亿造关公像,荆州人对关羽的情感,不亚于对磅礴江水的敬畏。一抬眼,远方落霞映得江水泛红,几只孤鹜飞过,向着更远的天际而去。江水滔滔,挟裹柔风入黄海。三峡已过,李冰父子遗风犹存。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三峡壮丽不随悲风而去,我们自虚空中来,又归于虚空,留下沧海一粟式的璀璨。感怀兴由,颇有相通之处。随江水过了几个湍急的弯道,不日终至徽州地界。可以忘却荆、益的广阔,可以漠视长江之纵横,但少有人能放下对徽州水乡的思念。徽州不可涵盖整片江南,但万千风物汇于一州,也并没有什么不妥,至少那梦中的深山,始终指引着我向徽州而来。“休说鲈鱼堪脍,”张翰在几百年前便因莼鲈之思,乘舟归故乡了。辛弃疾身为北方人久居江南,急于克复中原回到家乡,对这样悠闲的思念颇有微词,再正常不过。但张翰也是多么迫切地想回到家乡!莼菜羹和蒸鲈鱼还是简单的菜肴吗?身居宦海沉浮,谁不想一品家中烟火?世人说陶渊明诚心归隐,却忘了张翰也有一片深情。但他终究能醉心于山水之间,令人生羡。“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得归故里,功成身退,应是每个传统文人的最好归宿了。寄心于江南山水之间,又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愿。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在无数墨宝上留下了自己的手迹,如此富有艺术细胞的皇帝,在位时六下江南,欣赏万千江南风物;乾隆下江南,既有大张旗鼓,又有微服私访。时至今日,任何一个打着老字号的门店,必有一段与康乾源远流长的故事。徽州并非自古繁盛,《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长三角地带水系稠密,水田支离,对农业落后时代的农民很不利。宋南迁后,为长江以南地域带去新鲜的活力。但宋人仍笼罩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阴影之下,宋朝诗词都蒙着一层哀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江南烟雨正是被这样的忧愁所感染,呈现出那样的阴柔。历史的思绪也应一扫而空了,而今的徽州、苏州、杭州,满目愁容不再,墨色山水依然。三省经商贸易本就独占鳌头,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稳步提升经济实力,带动三地发展,几度春秋,光景依然好。徽景如画,徽墨如磐,徽商称义,徽菜清欢,旧风物不足以描绘徽州,新时代的照耀下,徽州方能体现其最美的一面。江山无限好,徽州如墨,引无数雅客竞折腰……老师点评作为北方人,小作者对江南情有独钟。本文以情入文,感受了江南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以点带面,重点写了荆州与徽州,以历史人物为线,写了陶渊明、张翰、关羽、李冰父子、辛弃疾、李清照、康熙、乾隆,内容丰富,感情深沉,文笔流畅。文末描画了新时代的江南经济的繁荣发达,主题得以升华。(张玉冰)窗外兰州十七中八年级(12)班张祺悦一扇窗,一个世界;一扇窗,一片天地。——题记春春天,在窗边读书,推开窗,窗外一片晴朗,算不上温暖,但冬日的寒气早已被驱逐殆尽,徐徐的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让你不由得放松下来。望着窗外:嫩绿的叶芽冒出头来,地上的草儿正慢慢变绿;远处的山一峰接着一峰,从这看去,青灰色的山被山脚下正在融化的清泉与湖泊映照着,犹如一不小心将蓝色颜料沾在图上的画,却因为糅合得好,竟也成了无意间的“点睛之笔”。夏夏天,在窗边吃瓜,推开窗,窗外夏日炎炎,正值烈日七月,热浪一股股扑来,仿佛是谁特地跑来告诉你:夏天到了。望着窗外:翠绿的柳条迎风飞舞,柳絮飞得漫天都是,情不自禁眯住眼,却瞟到远处一片姹紫嫣红——公园里的花开了。秋秋天,在窗边赏叶,推开窗,窗外硕果累累,果实的香味飘进来,飘入每间屋里,沁人心脾。当然,谁不馋这一个个五颜六色、个大饱满的果子呢?!品尝一个,入口即化的果肉流入喉中,顿时充满幸福感。窗外的枫叶早已染上鲜艳的红色来迎接秋天,而松柏们都还着一身绿衣,傲立于此,为这艳丽的秋天增添了一抹舒心的绿。冬冬天,第一场雪后孩子们从窗檐下跑过,留下了白白的脚印,窗外是一片雪白,躲在室内的人若是不出门“一探究竟”,还真是无法摘下这朦胧的面纱:常绿的松柏依旧在雪中矗立,只是不知是谁,为它披上了白色的棉袄;那墙角的一树梅花,在雪中独舞,明艳的红搭配一片白茫茫,俨然是这冬季最靓的仔,当天空再飘起雪花时,你就知道——该回家了。恋故乡·甘肃兰州碧桂园国际学校C班梅锦辉这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从小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长大,对她,有说不完的话;数不尽的爱。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神奇,埋藏着无穷的宝藏,就连匈奴也因这里的水草丰美和景色的壮丽去和西汉争夺。无论你从前对这里有多么大的偏见,相信我,接下来,我会让你改变观点的。甘肃是中国地貌最多样的省份之一,在这里,无论是高原、山川、河流、沙漠、草原、戈壁滩、盆地、雪山,或是湿地、湖泊、沼泽,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且让我将最具代表性的跟大家讲讲。一、辽阔的大漠,衬着壮美祁连山当你行驶在线连霍高速武威段时,不,是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往哪面看,风景都是极佳的。祁连山,绵延千里,又与茫茫戈壁做伴,山顶是皑皑白雪,山下却是一望无垠的大漠平原。祁连山似一道屏障将青藏高原和大漠戈壁分隔开。祁连山的雪水孕育了河西走廊的肥沃土地,祁连山的最高峰为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米,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团结峰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在裕固族人民的心中,是美丽的象征、更是自由的象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祁连山脉,那么,你看到的只是茫茫戈壁或是草原,过于单调了些,所以,祁连山脉是重要的。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驱走匈奴,离开了水草沃美的河西走廊,匈奴是这样愤慨的:“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没错,这就是祁连的美。二、东方伊甸园——人间仙境扎尕那扎尕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扎尕那的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如世外桃源一般,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大自然在此展现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不仅是地貌多样、文化底蕴丰富,还是人文初祖伏羲的诞生地,女娲的故乡,更拥有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及另外一个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天水麦积山石窟。马踏飞燕的故乡,黄河从这里奔流直下,孕育着中华大地,当你挤在南方都市人流熙熙的地铁里时,我正在西北大漠中欣赏最后一丝日落……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说不完,数不清,这就是我的家乡“甘肃”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之地。花开的那一刻兰州天庆实验中学八年级(2)班金子茗去年的这个时候,妈妈买来了一盆花,修长的茎,小巧的绿叶以及饱满的花苞,让我对开花时的情景充满了期待。为了能让小花尽快“展颜”,我几乎倾尽了全部精力——每天定量浇水,变换位置让它享受充足的阳光,甚至还找来几只蚯蚓专门为它松土。可惜,十几天过去了,花苞仍旧是花苞,我的精心照料只让它挤出了几片嫩叶。我对小花的盛开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再加上马上到来的考试,我便将它遗忘在角落,不闻不问了。考试成绩出来了,看着那鲜红刺眼的分数和不见上升的排名,我感受到无边的颓唐和无力——那一本一本写满的笔记、书桌前一夜又一夜的灯光究竟换来了什么?凭什么我的成绩始终不见提升?我背靠着墙,无力地蹲下,泪水奔涌而出。恍惚间,一抹明亮的白照亮了我的双眼,竟是那盆花!花苞终于不再胆怯,热烈地绽出笑颜,几片纯洁的花瓣,争着抢着挤出花苞。花萼也耐不住寂寞,一点点地、悄悄地向外卷曲,前几天冒出的嫩叶在花苞下有力地托举起一朵朵白花——它终于开花了!多日的照料没有付之东流,我终于目睹了小花盛开的一刻。原来,它不是不开花,而是一直在为绽放美丽积蓄着力量,做着精心的准备。看着这一盆雪白,我忽然间明白了: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是因为自己学得不够认真,复习不够扎实。想要有个好的名次,必须要有一个努力的过程。学习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可能不经努力就取得好成绩,也不可能不经历磨难与挫折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人生路漫漫,起点与终点间的这段路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奋斗和酝酿的过程,人生之花才能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所以,请一定相信,花开的那一刻终会到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