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下,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于年发起的一个大型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该项目将努力促进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对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关于自然和环境的传统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当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
按照项目设计,将在世界范围内陆续选择符合条件的传统农业系统进行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的示范。一般而言,这些农业生产系统是农、林、牧、渔相结合的复合系统,是植物、动物、人类与景观在特殊环境下共同适应与共同进化的系统,是通过高度适应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和机制进行管理的系统,是能够为当地提供食物与生计安全和社会、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系统,是在地区、国家和国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同时也是目前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威胁的系统。
年11月10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最新认定多个遗产项目,其中我国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以及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现共包含86个遗产项目,分布在全球26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那么,你知道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都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年)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该县自公元9世纪开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稻田养鱼产业是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面积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是青田县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种养模式生态高效,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
江西省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年)
江西省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是以贡米栽培为特色,并经历“野生稻—人工栽培野生稻—栽培稻”水稻驯化过程的稻作农业文化系统。万年种稻历史可追溯上万年。遗产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万年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核心区为万年县荷桥村山区,种植面积余亩。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县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里发现距今约年的稻作遗存,被考古界公认为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万年县以高、中、低丘陵及冲积平原为主,是“六山(丘)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贡米生产系统与其周围的山林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农林复合系统。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年)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利用山地资源,建设形成的“林-寨-田-河”四度同构生态农业系统。遗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分布在红河、元阳、绿春和金平四县。开垦耕种历史有1多年。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地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森林覆盖率达67%,形成哈尼族“寨神林”崇拜为核心的传统森林保护理念。哈尼梯田以高坡度梯田稻作为显著农业特征,形成独特的“三犁三耙”、“夏秋种稻、冬春涵水”、“人工耕耘除草”等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以及稻、鱼、鸭的循环共生体系,是低碳、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代表。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年)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指在水稻田中“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为特色而形成的稻鱼鸭共生、鱼米鸭同收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遗产地位于黔东南的从江县,现有稻田面积17万多亩,其中保灌面积12万多亩。从江稻田养鱼鸭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多年。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这种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年)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相关传统知识及其应用和普洱茶文化。遗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境内。现有茶园面积多万亩,核心保护区景迈芒景古茶园分布在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茶园面积多亩。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洱茶人工栽培历史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普洱府自明清即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也是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茶马古道的起点。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年)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具有多年栽培历史,是以旱地种植谷子(小米)为主,兼顾其它杂粮种植为特色的旱作农业生态系统。遗产地涵盖敖汉旗全境,农作物总耕种面积万亩,核心保护区在宝国吐乡。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旗境内有古文化遗存0多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多年历史的碳化粟和黍粒。敖汉地区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敖汉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形成以农为主、农牧林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杂粮生产是其优势产业,盛产谷子、高粱、杂豆等绿色杂粮。“敖汉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年)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是城市之中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多年历史,是以庭院漏斗架式及多株穴植栽培为特色的传统葡萄种植系统。遗产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古城,传统葡萄园现存近千亩,主要集中在春光乡三个城中村。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引种始于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从古西域大宛国引进,经当地果农世代精心栽种繁衍至今。核心区葡萄树龄均在-年间。葡萄栽培于庭院中,与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清远楼下两天地,半城瓦舍半城绿”,是宣化这座河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景致。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年)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是以“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复合高效为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已有多年历史。遗产地位于会稽山腹地,集中分布在诸暨市、嵊州市、绍兴县交界地带。现有香榧基地30万亩,是我国香榧的主产区。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起源于唐代以前,扩大栽培于宋代,在元、明、清三代种植规模得到发展。现在核心区有结实香榧大树10多万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有多株,百年以上的有7万多余株。古香榧群所在地区山地占95%,森林覆盖率高达90%,乔、灌、草有机结合,构成良好的森林植被,林业生态系统保持完整,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年)
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成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又晋升为福州省首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早在年前,茉莉就从国外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福州渐成茉莉之都。茉莉花与茶的结合,则始于宋朝。当时,随着香疗的普及,中医对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有了充分认识,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由此在福州应运而生。福州帝封江畔的多亩茉莉花田,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茉莉花产地,也是本土龙头茶企春伦集团的原料基地。
陕西佳县古枣园(年)
佳县古枣园位于“中国红枣名乡”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余株。佳县有着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古枣园内生长的两株干周三米多的古枣树,经专家测算,树龄在1多年,至今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被誉为“枣树王”、“活化石”。佳县有着底蕴深厚的红枣文化历史。枣树具有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和养分等生态功能。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年)
在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就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具有农、林、渔相结合特征,在独具特色的沼泽洼地中利用垛形土地的湿地生态农业系统。遗产地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主要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等乡镇,核心区面积达6万亩。已有上千年的造田耕作史。垛田地区万岛耸立、千河纵横的独特地貌和独特景色,可谓天下奇观。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年)
湖州是我国池塘养鱼、种桑养蚕等农业生产的起源地之一,并在长期的水土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大规模的“溇港圩田”系统。目前,湖州仍保留着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桑基鱼塘。它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循环模式为特征,充分利用了生物互生互养的原理,生态、低耗、高效,形成了种桑和水产养殖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农业景观,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是桑基鱼塘系统核心保护区。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年)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高原地区,具有农、林、牧循环复合生态特征,以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融合为特色的农业文化系统。据买购小编了解,该系统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核心保护区在迭部县益哇乡,总面积约平方公里。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内地与藏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农林牧业生产历史悠久。历经千年而至今不变的当地民居踏板房聚落景观与山、林、草、地、水浑然一体,成为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外在景观标志。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农业系统(年)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系统,是古树、沙丘、河流、村庄协调共生,农、林、牧一体发展,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夏津县城以东的黄河故道中,面积约30万亩。核心区苏留庄镇占地0多亩。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县古桑树栽培历史已有多年,种植时期跨元明清三朝。现存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多株,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夏津古桑群是国内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之一。桑树与其他果树形成混交林,百年以上的古梨树、古杏树、古柿树等其他果类古树就有1万多株,夏津有“小杂果之乡”的美誉。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年)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是我国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于年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其中,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以南方中低山丘陵地区梯田景观为特色的稻作梯田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乡,核心保护区涉及八个行政村,面积达多亩。耕种历史有1多年。联合梯田始建于唐,至宋普及。梯田倚山开垦,垂直落差达多米,连延数十里,田在山中,群山环抱,土墙灰瓦的村落散落其间,形成形态丰富的立体生态景观。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年)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茶叶和制作铁观音茶为特色的农业生态及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总面积有平方公里。在唐末就有茶树栽培,距今已有0多年的历史。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叠翠,清溪迂回。山顶上,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山脚下,河水潺潺,茶园葱茏。山水路林村有序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年)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具有年以上历史,是以北方山地种植谷物、花椒为特色的旱作梯田复合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涉县,面积有21万亩,其中核心区王金庄8万余块,1.2万亩。梯田与地形巧妙结合,反映了古代先民与环境协同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涉县旱作梯田建造历史悠久,其中王金庄梯田从元代初期开始修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建造现存梯田的三分之一。经过历代修建,涉县已建成太行山区最大的梯田群。涉县农民在田内种植农作物,在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充分利用植物间互利共生,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发生。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年)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以牧民--牲畜--草原--河流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为特色的复合游牧生态系统。遗产地涵盖阿鲁科尔沁旗全境,总面积平方公里。直至今日,这种传统草原游牧理念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演化和传承。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狩猎和游牧生产活动。后历经辽、金、元至明、清皆为游牧民族栖息地。明嘉靖二十五年(年),蒙古族一部迁徙游牧于此,始名阿鲁科尔沁部。阿鲁科尔沁旗沃野千里,山川秀丽,水草肥美。这里有崇山峻岭,原始草地,河流湖泊,大漠孤烟,更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独特游牧资源。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年)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丽水庆元当地菇农通过利用森林资源科学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和发展了以林—菇共育技术为核心的森林保育、菌菇栽培、农业生产有机融合的山地农林复合生产系统,形成了森林、梯田、村落和河流相互协同的结构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景观。该系统因拥有最完整香菇栽培技术演化链,被称为香菇栽培技术“活态博物馆”和中国重要的菌物资源库,为世界山区森林保育、林下经营、食用菌栽培以及山区多功能农林业发展提供了示范。年11月4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上,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正式获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名录。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年)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有0多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的复合种养体系。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创造了立体种养、树体修剪管理、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技术体系,有效保护了当地农业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年)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已有余年历史。铜陵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当地居民创造了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种植、芭茅搭棚遮阴等三项独特的传统生产技术。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年)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杨梅起源地之一。经过千年的发展与世代选育,当地积累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品种丰富、谱系完整的古杨梅种质资源。
END
文献资料来源于
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由繁华駱尽整理发布。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