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铭记两史践行三爱”青少年夏令营

阿坝,一个革命圣地,长征路途,可歌可泣。

阿坝,一个人间天堂,雪山草原,如诗如画。

自年成立以来,16年间,阿坝州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干部在省关工委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关爱事业,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和高原优势资源,牢牢把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遵循,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狠抓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助孤帮困。全州各级关工委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封面新闻记者刘皓洋

紧抓红色文化阿坝开展系列特色夏令营

红军长征史上,阿坝州是红军累计活动时间最长、召开重要会议最多、面临条件最苦的地区。长达16个月时间在阿坝境内往返转战,工农红军在这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为充分利用阿坝特有的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使青少年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革命先辈的辉煌战斗历程,阿坝州关工委紧密结合红色文化,扎实开展各类思想引领活动,着力打造民族地区特色品牌活动。

年5月至6月,州关工委以“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为主题,在13县、2万余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红色文化巡展。展览采取图文展板、实地参观与现场讲解的方式进行,内容以红军长征历史为主线,以“红军长征在阿坝”为重点,用余幅历史图片和文字说明、图表,生动翔实地展现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让孩子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中牢记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凝聚爱国激情。

年,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州关工委联合教育部门,组织名农牧区中小学生,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辈·热爱美丽阿坝”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营员们怀揣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美丽家乡的热爱、对素质拓展的渴望,沿着红军曾经的足迹,听着金色鱼钩、英雄扎江、松潘大轰炸等革命故事,观看日干乔红军文化旅游区、班佑乡七根火柴纪念遗址、川主寺红军纪念碑园、长征纪念博物馆等革命圣地,感受着家乡如诗如画的迷人风光。

年8月,州关工委成功举办了“铭记两史践行三爱”青少年夏令营,名营员分别来自13县,其中农村学生占70%,涵盖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特困家庭青少年。

用爱传递温暖“9+3学生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年,四川省财政投入2亿多元专项资金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这是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再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与此同时,到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整体被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初到内地学校,老师和孩子们面临诸多困难,为帮助大家尽快适应新环境,“五老”志愿者主动请缨前往“9+3”职业学校,以督查的形式服务“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通过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殊(青少年)学生的关爱帮扶、学校食品卫生、校园安全等,大力营造了党委政府、社会、学校更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督查中,“五老”们主动创新,不断丰富载体,以“老少共建”、“老少同乐”、“爱心结对子”等活动,真切地关心和帮助老师和学生。

近年来,阿坝州关工委为落实阿坝州脱贫攻坚“两保障三不愁”标准和“四好村”创建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帮扶重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广泛争取,主动高效作为,依托浙阿对口援建,省内对口帮扶,省关工委、省青联对口支援优势,上下协同、多方联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希望工程-我要上大学”、“五大青春行动”、“留守学生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等五助一帮活动,累计资助贫困学生、孤儿(含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五失”青少年5.08万名,资助金额达到.2万元。仅年,全州各级关工委组织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孤儿(含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名,资助金额.14万元,尤其是今年“6·24”茂县山体垮塌和“8·8”九寨沟地震以后,通过与全国各地青年社会组织、知名企业的联系和争取,形成了专项助学项目的精准对接和精确实施。

知识改变命运求吉乡成走出大学生最多乡镇

求吉乡地处若尔盖县和甘肃省迭部县交界处,只有7个村、21个自然寨,却是全县走出大学生最多的乡镇。乡里不少学生考进了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大学,还出了全县第一个留学生。

长期以来,若尔盖县求吉乡有着重视、热爱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年春,在杨秋等5名退休老干部和3名退休村支书的带领下,求吉乡关工委教育助学协会成立了。

协会成立时,杨秋带领志愿者,积极深入本乡每家每户,广泛宣传知识改变命运,多次到省、州、县党政部门报告情况,争取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成功募集了41.88万元初期助学资金。近4年来,协会始终秉承“爱心助学、培养人才、互帮互助、携手圆梦”的宗旨,坚持以救助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为目标。目前协会账面资金已达万元,累计发出助学金72万元,主要用于救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奖励乡优秀学生、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教师,鼓励乡籍学生攻读高学位,资助公派留美大学生,聘请藏文教师利用寒假为初高中生补习藏文基础。

同时,求吉乡关工委教育助学协会还积极拓展救助渠道,邀请内地慈善机构、企业家、爱心人士赴求吉实地考察、开展奉献爱心活动。4年来共邀请8批次,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人,每学年对结帮扶资金达50万元左右,接受捐赠学习用具等物资价值30多万元。求吉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户,其中因学致贫38户,协会将38户作为重点推荐结对帮扶对象,年已全覆盖对接成功。协会坚持助学定位,规范运作,制定《求吉乡关工委教育助学协会捐资助学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成立了求吉乡关工委教育助学协会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监督管理,坚持每年度工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据初步统计,求吉乡的大学生毕业后,少数去了成都等大城市,约90%的人回到了阿坝州工作,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技术员。

夯实工作根基强化关爱保护

一直以来,阿坝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将关工委工作纳入了全州工作总体部署。针对阿坝州实际,州、县两级关工委执行主任由现任州、县(市)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兼任,根本解决了因退休干部在内地生活造成关工委工作无人牵头的实际问题,为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切实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保证,创新了民族地区关工委组织建设,对此全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给予了充分表扬和肯定;以深化“六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为载体,落实州、县、乡三级关工委工作经费,基层组织覆盖面稳步提升,现全州已建立乡镇关工委机构个、村级机构个,覆盖面达%;学校关工委个,企业关工委个,覆盖面达95%以上;登记在册“五老”志愿者达名,实现了“一个确保、四个纳入”和“三有”长效保障机制,形成州、县、乡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和班子不断优化、队伍不断扩大、活动持续经常、成果明显有效的良好局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