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就像爱恋,除非身临其境,否则不可言传。

我想,这大抵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因为当你置身其中,你就会猛地意识到:照片和文字是有何等的局限性呐!更别妄想借用只言片语或是零散瞬间去“还原”彼时彼刻的惊艳、感慨。

照片和文字不能还原现场万分之一的奇妙,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这也是旅行和试驾所共通的属性——那种未知的奇妙并不是几段文字、几张照片就能被凭空想象而来的,它们都不是流于表面的体验感受。

我们所能庆幸的是,恰恰是照片和文字还原旅行或试驾时的这种“局限性”,赋予了自驾游更深层次的意义——靠自我探索去揭开未知的神秘面纱。而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让我有了参加欧蓝德“观星之旅”的原始冲动,用一段未知的旅程去感受一款未曾体验过的车型,对于旅行也好,试驾也罢,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本能在告诉我,当两种未知撞击在一起时,它们所能呈现的感官体验足让我享用相当一段时间。何况,对未知道路的探索精神是刻在欧蓝德骨子里的,这一点,欧蓝德的名字是佐证,OUTLANDER……

只是,属于这段旅程的未知远比我想象得要来得更快:因为地方防控疫情政策,原定由广州飞往西安的航班只得改为由广州飞往西宁的航班,这一变动直接让原本已经相当充实的旅程又增加近公里的路程,为旅途第一天(撇除西宁集结日程)15小时的行程埋下伏笔。

西宁—夏河—若尔盖小独库—扎尕那仙女滩

果然,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在森严的自然面前,我们的语言是极度匮乏、贫瘠的,以至于,当我试图通过文字描述旅途第一天的感官体验时,大脑思索半天只“憋”出一个字——绿。

在结束“西宁—夏河—若尔盖小独库—扎尕那仙女滩”这段旅程的48小时后,我的大脑仍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但似乎思绪的触角又在闪着荧光:忽明忽暗,无从捕捉,只剩沿途那不同层次的绿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我以为,在这我的眼睛饮尽了一生的绿。

甘南的“绿”是肆无忌惮的,它停驻于村落、溪流、峡谷……之间,绿色在它的手里像个色盘,不停地调和、呈现,嫩绿、葱绿、墨绿…它在描绘一种五彩斑斓的“绿”。那般肆意、放松、奇绝的方式,很容易就让被城市禁锢已久的你我心生“怨念”——为了这一眼的绿,我们竟得穿过那么多城乡、道路、人山人海,才能抵达世界本来的样子。

庆幸的是,当我们借由高速、国道从烟尘密布的城市遁入渺无人烟的乡土时,那个同行的伙伴,欧蓝德也展现出了游刃有余的任性,将那种由“怨念”而滋生的落差感降到最低。

2.4L(马力、牛·米)+CVT无级变速箱(模拟6挡)的动力总成,有一说一,欧蓝德的动力总成无论是硬件水平还是动力参数都是有点“过时”的,但实际的驾乘体验却没有因此划上等号,恰恰相反,出色的低扭表现让它给到我“猛”的初体验,而即便是rpm时,它的动力输出同样有力,高速上的整体表现并不孱弱。

另外,悬架对于小的颠簸或是长波起伏的过滤处理也相当不错,能出色地将路面的细碎振动过滤、隔绝。不过,或许是因为偏远地区的减速带过于“原始”,欧蓝德对减速带的处理还是稍显生硬了点。

由西宁行至扎尕那仙女滩,此次“观星之旅”过半的路程,这足以让我去摸透欧蓝德的驾乘体验,只是,漫长的旅程里,疲态总是要盖过兴奋的,当疲态袭来、兴奋散去,唯想以沉默应对目光所及,而那些关于旅途第一天的总结就交给唐庚吧!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扎尕那—洛克之路—合作市

并非自我迷恋,想要将一段旅程总结、提炼为一个字并非易事,关于旅途第二天的行程(扎尕那—洛克之路—合作市)总结,我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山”和“颠”两个字中僵持不下——前者是视觉层面的关键词,而后者则是体感层面的关键词,审视角度不同,但印象却是同等深刻的,索性这里就放过自己,雨露均沾吧!

穿越洛克之路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汪曾祺在《受戒·复仇》中所写:山把所有的变化都留在身上,于是显得亘古不变。草原、湿地、森林、河流……洛克之路从来不是一种景观就能定义的,但一番领略下来,在我脑海中残留成分最多的必然是山。

岩溶、冰蚀、沉积、抬升……岁月的沉淀下,山长成了时间的模样,故而显得亘古不变。经典或是惊艳的事物,我们总能在它身上寻觅到演变的过程,这让我联想到欧蓝德:当野外不再是SUV必须抵达的目的地时,更新锐地融入城市设计,便也成了新的审美潮流,而这种变化我们是可以在欧蓝德身上窥见的,例如塑料轮眉变为车身同色,少了些粗犷但多了些城市气息,但整体的视觉又没因此改变,这是经典。

当然,我们惊叹山,并不全然因由巍然、壮观。有时候,山之美源于我们对于危险的遐想,驱车行山当是如此,开跑车过弯试探极限是其一,开欧蓝德穿梭于山雾之间亦是其一,两者凌驾于未知之上的刺激是共通的。只是,不能一睹山雾面纱之下的迭部县/卓尼县,成了我未能在仙女滩遥望星空后的又一遗憾……

与洛克之路多重景观如影随形的,是整趟行程的“颠”,这种体感上的惩罚甚至要比视觉上的享受要强烈得多,这一点,我的屁股是可以做“证人”的。屁股遭罪,但好在心不用悬着,在这个天然的越野试炼场中,欧蓝德展现出了相当的均衡性,它的转向精准度一般,但悬架支撑效果良好,快速转向时车尾灵活;它的S-AWC超级全轮控制系统在湿滑路面或险恶地形均能保持高通过性及脱困能力……

单纯只是简单的场景“复现”,我的屁股就已经有代入感了,连声抗议,还是将这段带些疼痛的记忆封存在没有信号的深山老林更妙,不说也罢。

米拉日巴佛阁—刘家峡—敦湖

荒凉而虚空,但却有某种饱足感。这是欧蓝德“观星之旅”前2天行程所经之处给到我最直接的心灵撞击。而直到后来,游览米拉日巴佛阁时,我也才参悟:信仰,大抵也是这样的感官存在,当我们脱鞋穿梭于神像之间,怀揣着瞻仰自然时一样的敬畏之心,虚空而又满足。

也是在游览米拉日巴佛阁(阁内禁止拍照)过后,我才知晓:当我们不能以照片留存瞬间记忆,又难以将旅途所见向他人描述时,你就会明白,不可言传之哀,而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谈及的自驾游的意义。

此景之前,所有语言都落败了,在面对一些山、水和人的时候,文字笔墨总是显得软弱无力,至少作为一个转述者,在那过后,我就更少举起相机了,只想以沉默应对目光所及,将那些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交由其它身体感官去感受、记忆。

甚至于,当我试图以“通感”的方式去抵达每个景点时,愈发觉得所见皆如一场爵士乐演奏,即兴的、放松的……峡谷、川地、河流、桥梁……各类景观在欧蓝德的指挥下,结合得相当融洽,没有过多稍显生硬的衔接,欧蓝德的均衡、全面让它得以轻松地切换各种路况,满足我们对各类景观的“集邮”心态,这是它的驾趣所在。

写在最后

互联网时代,属于未知的神秘感正在被逐渐稀释,比起自我探索,我们好似更乐于沉浸在短视频的世界里将好奇心快速耗散发泄,好让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投入到电视综艺、游戏消费的温柔乡去。

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而我所庆幸的是,因由这个5天4夜的欧蓝德“观星之旅”,我对未知道路的探索精神能被重新唤起,在公里的旅程里找回探索之趣,这便足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