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原称临洮,因滨临洮水而得名,后改名为岷县。岷县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即有香,茗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期,岷县地属雍州,为西羌之地。

秦孝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年),小乡邑被聚拢设置为县,临洮县属地就是其中之一;秦王政八年(公元前年),临洮县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之中。

隋炀帝在位时期,岷县地区复称临洮县,又再设置岷州。民国2年(公元年),岷州改为岷县,沿用至今。

岷县,位于甘肃定西市南部;其西部、西北与迭部县、卓尼县、临潭县接壤,北部、东北与漳县、武山县接近,东南部和礼县、宕昌县相连。

在历史上,岷县是秦长城的西部起点,东连秦陇而南通巴蜀,是陇上的战略要地。

年,中央红军(陕甘支队)长征时,先后两次进出岷县。

第一次时,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9月17日傍晚时分攻占了岷县大草滩,9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离开岷县抵达宕昌县哈达铺。

第二次,党中央于9月23日带领中央红军抵达岷县闾井镇,于24日离开闾井镇,向漳县新寺进发。

年9月17日,红四团攻占天险腊子口后乘胜追击国民党鲁大昌部至岷县大草滩。在岷县大草滩,红四团歼灭敌人一部(敌军刚想在大草滩休息),并收获粮食数十万斤,盐二千斤,缴获手提迫击炮三门,炮弹百余发。

红军的行动让敌人惊慌失措,红四团趁机向宕昌县哈达铺进军。

当晚,毛泽东随军到达岷县漩涡村(吴吉清回忆,他们全毛主席在大草滩宿营,但是毛主席说:“哈达铺的回、汉人民,在等着欢迎红军,我们不能住下”)。

聂荣臻回忆说,一过岷山就是大草滩,红二师在大草滩休息了一晚,“这个地方回民烙的大烧饼有脸盆那么大,北方人叫锅盔”,毛泽东也吃过。

杨定华(邓发?)回忆称,红军在大草滩的一个河坝上集中时,当地的百姓(男女老少,汉回)都对红军嘻嘻地笑着,并且欢迎红军进村里宿营。

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大草滩的老百姓都出来送别,“红军先生为什么不多住一两天呢”,红军都走远了,老百姓还站在村外河滩上向红军招手。

陕甘支队在大草滩还买了些羊肉、白面、盐和油,改善了一下生活(过雪山草地时的野菜、青草、油盐不进)。

在大草滩还有一件趣事,就是当地汉回农妇,见着红军队伍里的女红军言语行动明明是女子,但是女红军都穿着戎装、麻鞋和缠上绑腿,还陪着手枪,雄赳赳的,又不像是女子,引起了农妇们的怀疑。

于是,农妇都热情地牵着女红军到家里去,“实行检查”,结果自不必说,只是搞得其他红军莫名其妙;检查完后,农妇不仅将女红军请上炕,还给她们准备晚饭。

9月18日,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离开岷县旋涡村,经过槽子河、扁路沟梁、红土坡,到达岷县麻子川镇绿叶村(鹿原里)。

当晚,毛泽东住在郭怀治家3间瓦房里。二十时,毛泽东就部队行动和严整纪律问题致电彭德怀及彭雪枫、李富春,要求“部队严整纪律,没收限于地主及反动派,违者严处”。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和红二师主力抵达宕昌县哈达铺。

9月18、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主力在岷县大草滩、漩涡一带休息。

9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及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主力到达宕昌县哈达铺镇。

9月23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宕昌县哈达铺,向东经宕昌理川镇抵达岷县闾井镇;9月24日,陕甘支队离开岷县闾井镇,向漳县新寺镇进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