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在书中的定义是甘南藏区的一座古城,在我到过之后才发现,其实是由四个村寨与一个藏传佛教寺庙拉桑寺组成的一片藏族聚居区,在甘南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的益哇乡,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石匣子”。
《中国国家地理》是这样评价扎尕那的,“扎尕那山,山势奇骏、风景优美,就像一座规模庞大的石头组成宫殿,这边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早百年前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不过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
扎尕那的布局依据山势依次为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拉桑斯大约是在中心位置,被四座村落簇拥着,从东哇村沿着仅有的一条马路往前开,不一会就能看到扎尕那景区的亮眼牌匾,这里就是“天然石头宫殿”,据说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形似天然岩壁构筑,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是去年九月份左右抵达的扎尕那,现在的扎尕景区暂时不用买门票,只需要缴纳5元的保险费即可进入景区游玩,比起国内其他景区动辄上百的门票,这里无疑是实惠多了,扎尕景区的大门是朴实的木质结构建筑,搭配做工精巧的大顶,淳朴中又不失大气。
过了大门,进入扎尕核心景区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可以选择徒步前往,也可以选择乘坐景区的观光车,景区的观光车一般是只售双向票的,就是来回全包,30元的价格还是挺划算的,感觉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中途遇到好看的风景不能下车,只能到达指定的下车点才能下。
清晨正值扎尕那仙气飘飘、云雾缭绕的缥缈景象,山脚下东哇村的早晨烟火气正在慢慢散去,然而山上的光景却与之相反,能明显看到附近的藏民来得比我们早,在扎尕景区内圈起一块地,支起火炉,在烧水沏茶烤火,有的是牵着自家的马来进去做生意拉客游玩,有的则是来着卖藏区特产,还有上了年纪的卓玛在给往来的女生编辫子、头绳。
其实这样的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来做游客生意的藏民并没有缠着游客强买强卖的的推销方式,而是静静看着,你想要这样的服务,上前询问,商量好价格即可,毕竟景区就建在人家村寨边上,在相对落后的藏区做游客生意,总比生产力低下的手工劳作更有效率。
可能是那天下雨的缘故,山谷中的雾气格外的浓,远处的山峦草木被雾气所遮挡,弥漫的烟雾仿佛在告诉来扎尕的游客,这里藏着大自然的神秘,在原生态的扎尕景区,每天清晨便随着露珠的散去和渐渐加强的晨光,雪山上缭绕的烟雾在阳光的映射下变成剔透梦幻的金色,朦胧的山谷被解开了迷雾笼罩的面纱,一点点的展现出缤纷的色彩和新生事物的可爱。
可能真的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待久了,一碰到大自然的美好,就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会张开双臂拥抱久违的自然,呼吸清爽新鲜的空气,沉浸在这世外桃源之中,在一路的游览中看到路边被堆砌起来的石碓,刚开始不知何意。
询问带路的藏民小哥,才得知这叫玛尼堆,藏语中成为“朵帮”,简单点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但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把石头当成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一把对于这种堆砌起来的石头,最好是不要破坏,因为这是对一个人的祈福,有的石头还会可有经文和“六字真言”,是藏民们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蕴含了太多藏民的情感。
来扎尕那看到最多的是自然的风景,不经过一丝一毫的粉饰、最原生态的事物,你能看到山上流淌下来的清泉,让人忍不住想捧起一弯溪水,拍打脸庞之上,洗涤数日的风尘,高山流水、青松翠柏,整个人的灵魂在这样的环境中升华了,彻底放下了压力,卸下了包袱,置身山水之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