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04/8812972.html

甘南八日行(5)

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茨日那腊子口

.07.28迭部-天水(公里)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去往天水市麦积区,途中参观茨日那和腊子口。

茨日那和腊子口都在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上,我们相当于重走一段长征路。

茨日那毛泽东旧居

年9月11日,红一方面军离开川西北大草原,横穿岷山,向甘南进发,迭部是红军进入甘南的第一个县。

年9月14日,红军沿达拉河下游的悬壁栈道北进过白龙江,来到旺藏寺,毛主席就住在距旺藏寺1公里的茨日那村的一座小木屋里。

根据上图可见,国道G沿着白龙江蜿蜒向东,茨日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就在国道旁边。

现在这里已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色景点特色也非常突出。

国道路边免费停车步行进入村寨,下图这幅浮雕非常眼熟。就是昨天在迭部县城广场上见过的群雕——毛主席在迭部。

还有一组群雕——辣子情深。当地藏民知道毛主席爱吃辣椒,特意送给毛主席。

村寨中的民居墙上还有更多的红色题材的浮雕。

下图这幅浮雕吸引了我,看看当年哪些伟人走过了腊子口。

再就是毛主席和其他名人有关长征的诗词墙。

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寺庙附近的茨日那村的一座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院子不大,还显得比较局促。楼下土房是警卫员的住处(上图)。

楼上木屋是毛主席的住处(下图)。我们先上来看看。

俄界(高吉村)离这里不远,大约42公里。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迭部县达拉乡召开扩大会议,史称“俄界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和部队整编等问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的五人团,成为全军新的领导核心。

俄界会议重申和坚持了“北上抗日”的政治路线,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维护了全党全军的统一,为党中央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对开创中国革命新书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就是在这个小木屋里,毛主席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回到楼下警卫员住房,木质八仙桌上供奉着毛主席画像、哈达和香烟,以及游客留言簿,我选择给老人家敬烟。

警卫员住房对面房间是房东后代上班休息的地方室。这家有一人现在的工作就是守着这个旧居,国家每年给一些补贴,其他收入则靠售卖纪念品和书籍。

腊子口战役遗址

我们开车从茨日那到腊子口即便慢些,用时也没超过一小时,大约42公里。当年道路崎岖,既是大部队行动,又有敌军阻截。毛主席下令三天要拿下腊子口,因此有了长征史上“激战腊子口”。

腊子口战役旧址就在国道旁边,此外,再往北在腊子村附近还有纪念馆。我们就看看战役旧址。

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红四团赶到腊子口。国民党军队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将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

毛泽东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通过正面强攻与迂加包剿相结合的战术,经过激烈的浴血奋战,17日凌晨全面攻克天险腊子口。国民党军企图剿灭红军的阴谋再次破产。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

腊子口战役的意义在于,它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场战役,与长征中的诸多大仗相比,不算是大仗恶仗,却是一场险仗,因此史称“激战腊子口”。

由于这场战斗发生在党内出现严重分裂的紧急关头,事关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和红一方面军安危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拿不下,往南没有退路(刚刚爬过雪山,过了草地),往北进不了甘肃,更别提去陕北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活了”(聂荣臻语)。

当年参战的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将军题写碑名的纪念碑,高9.16米,象征9月16日红军攻打腊子口的日子;碑身正面宽3.5米,象征年;碑身侧面2.5米,象征红军长征二万五千时;碑身以汉白玉雕成,象征洁白的哈达。

纪念碑碑文: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六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之后,突破了国民党重兵扼守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甘肃省人民政府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一日立

腊子河边栏杆上镌刻着红军长征总路线图,似乎有点儿简略。

通过下图所示,激战腊子口已是长征后期的事了,亦即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

年9月12日,红军在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了“俄界会议”,这是同张国焘作右倾逃跑主义路线进行坚决斗争和全面批判的一次重要会议。

《突破腊子口》,萧华(-,开国上将,《长征组歌》()的作者)时任红一军团二师政委,年任兰州军区政委,甘肃省委第二书记,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峭峰插云一线天,拢蜀千嶂狄道连。

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

绝壁峭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

横扫白军葬深谷,征师高歌进甘陕。

《登腊子口》

萧华

重来腊子口,往事浮万千。

笑谈鲁大昌,当道凭天险。

壮士斩关隘,赤胆过青天。

依旧雄关道,今朝换新颜。

峡谷耀明珠,车轮飞山巅。

长征后继人,旗奋向新关。

鲁大昌(—),甘肃军阀,时任国民党新编14师师长,小编注。

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山谷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四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

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东西两面是斧劈削般的悬崖峭壁,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实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门户。当地民谚曰:走过腊子口,活像过虎口。

战斗经过是这样的:

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通过草地后,进迫腊子口。腊子口为四川通向甘肃的一条要道上的隘口,两侧是悬崖绝壁,中有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小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必经之路。国民党军队以三个团的兵力,控制腊子口峡谷及其周围的制高点。腊子口当时由军阀鲁大昌的两个营凭险扼守。

9月16日晚,腊子口战斗打响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以二营为突击营(营长张仁初),但经过多次突击未能攻下隘口。红军随即改变战术,以二营六连从正面进行强攻,另外以两个连利用绳索攀登峡谷东侧悬崖绝壁,迂回至敌人侧后制高点。

9月17日拂晓,红四团正面强攻和迂回部队同时发起攻击,一举攻克腊子口并歼灭了敌守军。国民党残部撤向第二隘口,企图利用天然屏障继续阻击,红四团乘胜追击,一举击溃敌纵深守军,取得了腊子口之战的胜利。

腊子口巍然矗立,腊子河流淌不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永世长存。

下午二点四十分离开腊子口,经过五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天水市麦积区。

晚上借宿滨河大酒店,顺便就在酒店用餐,色香味俱佳,比农家乐强多了。

-TheEnd-

参考文献

1.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