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会师后,中央决定:两军编成左路军、右路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执意南下。9月9日,他电令在右路军的陈昌浩率军南下,并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毛主席获知消息后,果断率领红一方面军,连夜北上,脱离险境。
9月11日,中央红军达到甘南自治州迭部县拉达乡高吉村。次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俄界会议,批判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路线。
俄界会议后,红军继续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腊子口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腊子口藏语的意思是险绝的山道隘口,当地人称之为“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腊子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咽喉要冲,沟底是湍急的河流。河的两侧是悬崖峭壁,犹如刀削一般。
当时,红军仍然处在敌军的包围之中。前有甘肃军阀虎视眈眈,后有刘文辉部紧追不舍,附近还有杨土司2万人的藏民队伍。
红军要北上,腊子口一战势在必行。而国民党又在腊子口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阻止红军北上。
如果红军不能攻下腊子口,进又上不去,退又退不回来。红军有可能再次陷入被合围的危险。
毛主席把攻打腊子口的任务交给了红一军二师四团。他在召见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时,命令他们立即动身,三日内拿下腊子口。主席在迭部旺藏寺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足见他对腊子口战斗是多么重视!
杨成武率领2个营,实施正面强攻,战斗极其惨烈。据聂荣臻元帅后来回忆:“(距离腊子口)短短50米的路上,手榴弹的木柄以及还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团长王开湘带领2个连,从腊子口右侧攀登峭壁,迂回到敌人的背后突袭,碉堡里的敌人很快被消灭,红军拿下腊子口。聂荣臻曾说:“腊子口一开,全盘皆活。”
腊子口一战,红军北上的通道被打开,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英勇的红军。
9月20日,红军到达甘肃陇南宕昌县西北的哈达铺。此地物产富饶、商业繁荣。在这里,红军还缴获数十万斤粮食,食盐二千斤。这对于一直处在长征中的疲惫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红军在哈达铺得到了很好的休整。红军总政治部提出了“大家食得好”的口号,每位红军战士还分得一块大洋,以改善官兵的生活。在这里,红军战士不仅得到营养上的补充,恢复体力,而且红军还得到兵员上的补充。
杨成武将军后来回忆,说:“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名副其实的加油机。”
在哈达铺,红军还从敌人的邮局中,缴获大量报纸。毛主席就是从这些报纸中,获悉陕北刘志丹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据此,红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主席第一次提出到陕北去,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战略部署。
10月7日,红军进抵六盘山。在青石嘴战斗中,红军完胜。歼敌余人,缴获战马余匹。中央还特意组建了一支骑兵侦察连,梁兴初任连长。当天下午,红军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站在六盘山的山顶,可以俯瞰三省,北边是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距离刘志丹的红军根据地己是咫尺之遥。毛主席诗兴大发,填词一首,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已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傅住苍龙?
全词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浪漫情怀。二万五千里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总有一天,红军能够粉碎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
红军冲破腊子口,翻越六盘山。长征胜利在望,新的革命高潮将由此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