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院咨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1/9213976.html

突破腊子口,直抵哈达铺,会师会宁县……5月31日至6月4日,记者跟随中国邮政集团采访团从甘肃兰州出发,回顾中国革命史的红色往事,见证万里长征中的邮政印记。

红军在甘肃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和感人的红色故事,而这些丰厚红色底蕴正在变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今红色基因让甘肃更加红火。

突破腊子口:千山万水破天险

悬崖绝壁,河流横阻。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犹如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矗立在山林之间,像一座精神的丰碑,为后人讲述着年秋天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当年红军突破重重防线,胜利夺取天险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行车近10个小时,记者从兰州抵达本次行程的第一站——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乡。

进乡路上,偶遇正在送邮包的迭部县代古寺邮政所乡邮员——杨九才,他骑着摩托车行驶在乡道上,遇到泥路,便下意识地放缓速度,配合脚尖用力蹬地,小心翼翼地驶过。“我不怕把衣服弄脏,但怕把邮包里的邮件弄脏。”杨九才说。路上碰到的村民,几乎都认识杨九才,纷纷与他熟络地打招呼。

杨九才送邮路上。

多万份报刊,20万件其他类型邮件,骑坏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在中国邮政工作的20余年,他已经走过近百万公里的山路。

杨九才一直负责“腊子口战役纪念地”红色旅游景点、水泊沟林场、洛大乡、腊子口乡等周边临近村民的邮政服务工作,邮路单程83公里,服务人口1.3万人。迭部县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天气多变。在寄递的路上,阳光明媚的天气倏地下起瓢泼大雨是常事。到了冬日,寒风凛冽,有些进乡的道路冰封数里,这时杨九才就扛起邮包徒步前行。如此“任性”的山路,杨九才一走就是23年。

代古寺邮政所乡邮员杨九才送邮件。

“从平日我走的这些路,就能想到长征有多难。比起红军遇到的苦难,这些都算不上辛苦。能为老百姓服务,我心里就踏实。”在杨九才家中,挂着一张他穿邮政工作服的画像,那是儿子为他所绘的素描。“我很感谢家人的理解,感谢他们对我热爱的事业的支持。”杨九才坚定地说。

同样行走在这大山之间的,还有迭部县邮政分公司业务检查员向军涛,已经工作15年的他不仅是“邮二代”,还是“红三代”。向军涛的奶奶高秀英,就是当年长征散落在此的女红军战士。年7月,高秀英所在的部队经过包座河谷时与敌人交战,她的手部也不幸负伤,之后高烧不退,于是她留在这里休养,这一留就是一辈子。年高秀英去世,她的骨灰被留在了旺藏寺院,这也是当年红军驻扎过的地方。

向军涛在代古寺邮政所做检查工作。

脚踏实地、不要攀比、做对人民有用的人,是高秀英留在子孙后辈身上的深刻烙印。向军涛回忆道:“我和父亲很大程度上受了奶奶的影响,邮政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父亲做邮差时,还骑着那种绿色大把式的自行车,我坐在父亲车上,跟着他一起送报纸。”令向军涛欣慰的是,邮政事业的种子也在儿子心中生根发芽,“我儿子从小就对邮政工作感兴趣,放寒暑假的时候,他特别希望跟我去单位帮忙分拣邮件。”

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抹抹“邮政绿”点缀其间,他们是与向军涛、杨九才一样的一线邮政人,默默奉献,无私付出。

直抵哈达铺:一张报纸定乾坤

沿着红军长征路线继续行进,记者到达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甘肃省岷山县以南的哈达铺。

在这里,毛泽东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内的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邮政代办所“一张报纸定乾坤”的美誉便由此而来。

哈达铺邮政代办所。

哈达铺邮政代办所位于红军长征一条街中部。这条街由家店铺组成,全长多米,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年11月,宕昌县政府将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征收回来,加以保护维修,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住邮政代办所旁的老人周尚仁,就亲眼见证了红军驻扎哈达铺的那段历史。已经98岁高龄的他,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然激动不已。“当年有个‘当官的’在镇子的戏台上讲话,在场的老百姓和红军战士掌声阵阵。解放后毛主席的画像出来,我们才知道原来那就是毛主席。毛主席当时还特别夸奖了邮政代办所起到的作用!”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哈达铺所在地宕昌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红色资源,还有以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古宕昌国遗址和羌藏民族原生态习俗为代表的古色文化。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哈达铺火车站建成通车,如今每天有近20趟列车从这驶向兰州,包括8趟动车。年1月1日零时,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通车,哈达铺到武都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半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

路通了,景美了,客来了,村民富了。年,宕昌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旅游业已然成为这里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如今,哈达铺成为了宕昌乃至甘肃南部名副其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加油站”。

宕昌邮政扶贫小分队在哈达铺红色邮局直播。

年7月,宕昌县邮政分公司乘势而为,把红色主题邮局开到了哈达铺长征纪念馆旁边。据宕昌县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徐小河介绍,主题邮局不仅销售政务图书、文创产品和集邮产品,每周还有“宕昌邮政扶贫小分队”直播带货,为当地合作社宣传农副特产,提升了邮政助农品牌的知名度。

年,哈达铺红色邮局销售各类产品9.6万元。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得益于销售产品种类的丰富,销售额达到了10.6万元。未来,他们将增加具有哈达铺特色的文创产品,设立书写区和拍摄区,让游客在这里感悟红军长征精神。

会师会宁县:红旗漫卷聚洪流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交通枢纽、陇中重镇——会宁。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而邮票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了这片热土的红色故事。

邮票是传承红色文化和弘扬革命精神的载体。时至今日,会宁已4次登上邮票。以会宁为首发地,以大会师作为主题之一,《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等系列邮票先后发行,《红色足迹》邮票更是将会师门搬上了国家名片。

在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陈列着一张枕头纸样的“党员登记表”。从年到年,这张红四方面军战士李道存的党员登记表被会宁县周家人小心珍藏了60年。周家人的后代周亚东是会宁县邮政分公司的一名员工,自年正式加入邮政,已工作30余年。

工作人员在红军会宁会师主题邮局服务游客。

为进一步利用好邮票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年会宁邮政分公司在会师旧址设立了红军会宁会师主题邮局。

据会宁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曾志坚介绍,主题邮局在开办传统邮政业务基础上,特别设立党史教育图书专柜、地方扶贫产品销售专区,发挥企业在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当地扶贫产品及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展示、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党员干部来这里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邮政寄递购买当地扶贫产品,深入体验地方特色。

在纪念馆门口,记者注意到两位结束参观的老人,徘徊在纪念馆大厅的雕塑前久久不肯离去。

这两位老党员,已经年近80岁。半个月前,他们与家人从瑞金出发,重走长征路,经过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一路向北抵达甘肃,下一站便是陕北延安。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泥石流、落石、暴雨等恶劣天气,让老人感慨万千。“路上天气变化太大了,我们走的是平整的沥青马路,可是当年红军哪有什么路!”老人动情地说,“能走到今天,我们中国不容易,希望后辈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

文丨记者刘玢妤

图丨朱正义

投稿邮箱:xww

zgjt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