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www.pfzhiliao.com/

天南地北找天坑07:这样的冰川地貌,会存在天坑吗?

真实探索税晓洁文/图

本文共约5万字,总目录如下:

1、“天坑(TIANKENG)”,又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岩溶研究术语

2、航拍湖北长阳千丈坑,

3、长江以北可否有天坑?探寻高原奇观

4、陕西汉中天坑群横空出世

5、西秦岭以及青藏高原还有没有天坑?

6、广西天坑不断破纪录,中国目前已知的纬度最靠南天坑

7、发现鄂西天坑群与削顶洞穴

8、还有多少天坑等待“发现”?

前文相关链接:天南地北找天坑01:来自中国的学术术语

天南地北找天坑02:湖北真的也有天坑吗?

天南地北找天坑03天坑底下有巨蟒?

天南地北找天坑04湖北长阳的几处天坑

天南地北找天坑05长江流域的暴雨极值

天南地北找天坑06大瓮天坑就在国道旁五、六百米的地方

在汉江以南,秦岭丰富的喀斯山区。我一直在寻找天坑。有几处非常疑似。但条件有限,一直未能确认。

在汉江以南,秦岭丰富的喀斯山区。我一直在寻找天坑。有几处非常疑似。但条件有限,一直未能确认。

虽然从理论上看,长江以北没有理由不存在天坑,然而数年寻找没有结果,跑了不少冤枉路,道听途说,皆不可信。

天坑,在很多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个新鲜东西。

在各种导航地图上以“天坑”为关键词搜索,一下子就能蹦出成百上千个:假天坑、前天坑、后天坑、天坑槽、天坑垄、天坑小学、天坑湾、天坑窝子、刘家天坑、彭家天坑、雷打天坑、天坑村民委员会等等各种各样,不一而足,然而这个科学定义上的天坑不是一回事,很多现场一看,不是竖井就是个小漏斗。

好在,随着科技进步,卫星图地图渐渐成为网络寻常物上,年我发现在神农架以西的湖北十堰竹山县和竹溪县交界处,可能存在天坑,并且和小寨天坑一样,周边很有可能伴有地缝,而我以前进入过两处地缝,回想起来,直观感受,确实很相像。那么,如经实地验证属实,当是长江北岸发现的首个天坑。

那时的卫星图分辨率不很高,只是依稀感觉高度疑似:图上的“天坑”沿山脊的两侧高耸,海拔分别为米和米左右,另外两侧似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已崩塌,显示其可能是一个退化天坑。但其两侧崩塌处,图上海拔高度仍分别为米和余米,而底部看起来森林密布,图上显示树顶海拔为米。

在其内部和周边,图上看起来是黑乎乎的线条,酷似地缝,很值得探索。近前看,山高谷深,又修了水电站,分辨不出什么,后来航拍过两次,感觉似乎就只是个峡谷?只好存疑。

没想到的是,到了年,因为拍摄嘉陵江,我在川甘交界处的郎木寺拍了白龙江源头之后,中科院遥感所刘少创老师告诉我说:白龙江的真正源头,不是郎木寺那条,而应该是达拉河。

我折回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沿着达拉河上行,过四川阿坝若尔盖县求吉乡到包座,没法往前走了。冬末春初,大地尚在封冻,我单人单车,再往前没什么正经路了,当地人的摩托车都不怎么走的。看来,这次是没法到达刘少创老师测定的源头了。

拍完了著名的包座战役遗址,我告诉自己要心平气和。在野外,很多时候,说服自己后退,比鼓起勇气前进更难。

决定返回后,我晚上悻悻然翻地图试图再找新路,心想既然来拍,那上游的一些小支流顺便都看一看,多拍一点,多留些资料也好。

这时候,我沿着水系仔细看这一带的卫星图,对照资料迭部县以北的扎尕那,也就是西秦岭迭山方向也有水下来,流到嘉陵江。

扎尕那,当时名气已经很大,也是那一带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记得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一个中国非著名山峰的评选,我当时是评委,看过很多扎尕那的照片,确实很漂亮的一个地方。

几年之后我以为扎尕那已经是一个了非常成熟的旅游区便绕道而行了。我个人对比较热闹的旅游区一般都是躲着走,觉得太闹。

但在卫星图上顺着河流仔细查看时,突然,一个巨大的坑映入眼帘——扎尕那背后的光盖山上,似乎有一个很大的“天坑”。

这张图片,来自地理公社

这真是有些奇怪了,在这个平均海拔m—m的平台山地,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如果真是一个“天坑”的话,那简直算是奇迹了。

这张图片,来自地理公社

我有点将信将疑,但在图上反复看,各个角度看,不管怎么看,都像一个“天坑”。真的会是天坑吗?

好奇心战胜了一切,不管怎样,实地走一趟再说。

开车返回到迭部县,洗了个热水澡喝了二两白酒,我冷静下来——重复盲人摸象是没有意义的。

地图上这个“天坑”位于西秦岭迭山主峰以西,光盖山的东侧。所谓光盖山,其实是个非常大的高原平面,二三万年前,还是个大冰盖。甚至一万年前,还有冰雪覆盖,这样的冰川地貌,会存在天坑吗?

作者与赵井东博士在现场

这时想起年,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冰川所(现合并改名为寒区旱区工程研究所)举办首届第四纪冰川研讨会时,我有幸旁听。会后安排考察古冰川,正是迭部县光盖山。那时,我只想拍活生生的冰川,就问组织者:“能否看到现代冰川?”对方回复只能看到古冰川的痕迹,我想既然拍不到冰川就打道回府。

现在,突然冒出个“天坑”,我火速找朋友传来当时考察论文。仔细研读,发现他们把疑似“天坑”的那个地方,标为岩溶洼地。

赵井东博士是到过考察现场的科学家之一,当时仔细考察了“天坑”附近的一个冰川湖。我给他看地形截图,他也觉得奇怪,但认为地貌不太可能是封闭的。冰川如果从峡谷流下去,怎么会还能挡起来形成一个天坑?

我俩反复研究这个地区,对照各种地图之后仍觉疑惑。于是,我邀请他一起到现场去看看,他欣然应允。我便决定先不着急,作些准备再去现场。

(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00.html